网络上的人身攻击_网络暴力是人身攻击吗

hacker|
585

网上被人身攻击可以报警吗

网上被人身攻击可以报警。

针对他人个人隐私编造不实言论、捏造事实、公然侮辱辱骂、进行恐吓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或将面临拘留或罚款的处罚。

网络暴力相关:

网络暴力是指用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属于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其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精神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媒介暴力与网络暴力的区别?

网络暴力指的是网络方面虚拟的人身攻击、人肉搜索、揭露隐私等暴力行为。

媒介暴力是指媒介利用自身特有的舆论优势针对某一现象进行集中报道后所形成的压力,就是媒介暴力。

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网络暴力,媒介暴力主要是媒介从业者才能实施的暴力。

在微博上受到网络暴力被人身攻击该怎么自我排解?

如果在微博遭到攻击,可以举报微博,也可以举报用户的。还可以给微博辟谣、系统管理员等官方帐号发私信举报。造成损失或者伤害,还可以报警的。

微博网络暴力是指用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属于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其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精神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防治措施: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 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和心理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专家们认为,防治“网络暴力”必须疏堵结合、综合防治。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分辨能力、选择能力和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的、负责的网络行为。

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大依法惩治的力度,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暴力犯法吗?

网络暴力也是属于违法的,因为网上现在很多人都在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所以说现在国家对网络安全这一块管理的还是比较严格的,毕竟网络不是非法之地,在网络上面诈骗,这些都是会被判刑的。

网络暴力算犯法吗?如何去追究责任?

一. 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一种在网上发表具有诽谤、污蔑、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有人捏造事实在网络上公开、长期地对他人进行恶意的侮辱、诽谤,可能构成诽谤罪和侮辱罪,当事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不违反刑法,网络暴力更多是违反民法,违反侵权责任法。所以大多数网络暴力不会判刑坐牢,更多的是赔偿责任。

 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便违反刑法,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明确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值得注意的是,未满16周岁不构成此罪。

法律规定: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

二. 遭受网络暴力,收集证据,向相关部门报案。

1、收集证据线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2、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

3、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4、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是在消费过程中泄露,还可依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相关法律法规:

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

网络暴力和校园暴力都是暴力,它们有何区别?

网络暴力和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区别,第一、网络暴力和校园暴力的产生地点不一样;第二、网络暴力和校园暴力的“暴力方式”不一样;第三、参与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的人群不同。

一、网络暴力和校园暴力的产生地点不一样

首先,网络暴力和校园暴力虽然都是很可怕的暴力,但是这两种暴力产生的地点是完全不一样的。校园暴力的发生地点是校园,小到幼儿园,大到大学,只要是校园就有产生校园暴力的可能性;网络暴力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暴力”,它产生的地点是虚拟的网络上,所以客观来说的话,校园暴力是存在在我们的真实世界中的,而网络暴力只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

二、网络暴力和校园暴力的“暴力方式”不一样

其次,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都是会伴随人一生的暴力,而且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两种暴力造成的阴影。从暴力方式上来看,校园暴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热暴力,也就是施暴者直接对受害者进行身体上的伤害,而另一种则是冷暴力,是通过不伤害受害者身体的方式来侮辱、伤害受害者。而网络暴力只有一种暴力方式,那就是使用语言文字来伤害别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身攻击”。

三、参与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的人群不同

最后,校园暴力因为是发生在校园中的暴力,所以校园暴力的参与者都是学生,而老师和家长虽然算直接参与者,但也是校园暴力中的一环,而网络暴力则是不分年龄、身份、性别的,只要是有电子设备和网络,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变身“键盘侠”,并且对其他人使用网络暴力的,而且有的人对别人使用了网络暴力还不自知,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可悲的。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